?
通江银耳博物馆
?
在银耳大棚采摘新鲜银耳
?
准备对银耳修剪朵形
?
对每一朵银耳进行朵形修剪
?
晾晒清洗好的银耳
?
在各大展销会上,通江银耳最受欢迎
?
每天的忙碌都能有不小的收获
?
陈河乡银耳大棚基地一角
时下正是银耳的收获季节。近两个月来,在银耳发源地通江县陈河乡的各个银耳大棚里,村民喜摘银耳,笑在脸上,到处都是一派忙碌的收获景象。
刘碧文是陈河乡银耳种植户之一,今年,他家种植的银耳占地43亩,有150多个标准化大棚。刘碧文说:“这段时间,每天都要邀请手艺熟练的村民到耳棚帮忙采摘银耳,然后再完成修剪、清洗、烘干等环节。在采摘旺季,家家户户都要用工用劳,请一个有经验的采摘能手并不容易,每天我们都是全家出动采摘。”
为科学化扩大种植和产量,近年来,陈河乡通过东西部协作扶贫项目的支持,充分结合产业发展、扶贫开发等有关政策,大力推动和加快耳堂、基础道路、产业用水、生产用电等设施建设。如今,全乡种植银耳74.36万袋,其中今年新进入聚集在产业园的业主就达28个,种植规模达36.4万袋。
这些数据只是通江县大力发展银耳产业的一个缩影。据悉,目前通江县将银耳产业重点乡镇由上年的23个扩展到30个,银耳用种量达146万袋(瓶),同比增长35.2%,全县耳堂总量达1万个以上。同时,为提高通江银耳产业的附加值,一些企业研制的银耳酒、银耳面膜、银耳洗面奶等系列精深加工产品已陆续上市。裕德源润耳公司研发的银耳面膜生产线已投产,日产面膜3万片,年产值可达6000万元以上。近日,通江县还与重庆太极集团正式签约,计划投资3亿元,在陈河乡陈家坝村建设年产500万盒银耳莲子颗粒的生产线。
① 凡本网注明“稿件来源:巴中讯”或“稿件来源:巴中讯综合”的所有文字、图片和音视频稿件,版权均属本网所有,任何媒体、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。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、网站,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,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。
② 本网未注明“稿件来源:巴中讯”的文/图等稿件均为本网转载稿,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。如其他媒体、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,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“稿件来源”,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。如擅自篡改为“稿件来源:巴中讯”,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。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,请及时与我们联系。
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、来函与我们联系。